2008年,汶川突發7.8級地震,震驚世界。
通向外界的道路被毀,橋梁阻斷,這里成了一片廢墟之城。
國防大學教授房立中,是著名的鬼谷子文化傳人,首次前往鬼谷子隱居地云夢山時,他驚喜萬分:
鬼谷洞、鬼谷溪、演兵場、無字天書、豐富的碑刻,如此完美!
他立志將鬼谷子文化傳遞到外界,于是隱居在附近桃花谷的山洞中。
洞外山道溝壑相連,洞內樹根作椅、虎皮當床,潛心研究與寫作。
在他的促動下,鬼谷子文化有了通向現代的道路。
淇縣這座曾經的無名小山,如今已成為國家四A級旅游景區、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國防大學教育教學實驗基地。
今時學者去古道探險尋秘,隱居山中,需要勇氣。
古時修建棧道的人們,與馱隊、馬幫穿行而過的人們,更需要勇氣。
“地崩山摧壯士死,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。”
比起路道、水道,空中棧道修建難度最大,它們盤旋于高山峽谷之間,令人膽戰心驚。
在缺乏安全措施保護的情況下,古代壯士們,身背木板,在石壁上鑿出石洞,每鑿出兩個,安裝上一個石釘,再取下木板鋪上。
蔡澤說:“棧道千里,通于蜀漢,使天下皆畏秦。”
這些棧道與其說是一點點鑿出、一節節鋪成的,不如說是壯士們以超乎尋常的勇敢、用鮮血鋪就而成。
古人有修棧道的勇氣,也有燒毀又重建棧道的勇氣。
公元前207年,項羽在咸陽自封“西楚”霸王。
劉邦聽從張良的計謀,燒毀幾百里的棧道,讓項羽對他疏于戒備。
一年后,劉邦采用“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”的計謀,一邊派兵修建燒毀的棧道,假意從原路出兵,一邊由韓信率大軍順陳倉小道進入秦川。
由此降服三秦,為以后建立漢朝奠定了基礎。
勇氣,成就了人類的探險精神,是血液中的一份子,激勵著人類不斷突破與前進。
李白驚嘆而作“蜀道難,難于上青天。”
白居易寫下“馬嵬坡下泥土中,不見玉顏空死處。”
一句“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”,寫盡西域壯美...
正是厚重的歷史感與代代不息的文化傳承,深深吸引著歷代人們回古尋秘,開啟探索之路。
有人為了研究長江江心一塊石頭,不遠萬里前往。
經歷了800多年的風霜日曬,大石上刻的字仍舊清晰。
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,站在這塊被當地人民稱作的“武侯歇馬之石”上,感受著大石在江中孤立,江水則洶涌澎拜,想起南征的諸葛亮曾路過此地,感慨萬千。
仿佛還能聽見軍隊的聲音,看見諸葛先生的身影。兩人遂舉起酒杯吊唁,并刻下“舉觴吊古順流而下”等字樣。
只有深刻地銘記歷史,才能更好地推動人類前進的腳步。
何等激動人心!網絡科技的發展,讓地球人足不出戶,享受全世界的信息。
誰能想到,僅僅30年前,彩色電視、電話座機都尚未在中國普及。
這世界是公平的,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,只要敢想敢做,誰就能得到最快的發展。
事實上,推動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探索精神,自古有之。
在古道上,即可窺見一斑。
《古道歇棚記》記載:“古道者,人世跨空移時、運往行來之途。”
探索精神,生生不息。一條條探索而建的道路,具有劃時代的影響力。
絲綢之路,最早地聯系著中西文明;
鄭和下西洋,成就了航海第一的大國歷史;
萬里長征,彰顯著人類偉大的信念與感動。
為了這一條條功勛累累的古道,多少文人為之折腰,賦下詩歌流傳古今。
“世界上,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。”
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落幕,時隔千年,我們看到了中國最新的探索之路——網路。
40項智慧化項目:5G體驗車、刷臉入場、刷臉支付、視覺AI……,曾經只在好萊塢大片中才有的智能化場景,即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真實產生。
絕境之外,必有新天地。
天災之下,中國人從未絕望放棄,而是奮力在山崖間,走出個通天大道寬又闊。
中國人千百年來只做一件事,那就是不懼天寒路遠,沿路荊棘,永遠走向光明幸福的道路。
當時,人們覺得汶川城一定是廢了,它將變成掩埋在深山中的廢墟。
轉眼10年過去,現在的汶川,不但重新與外界相連,人均GDP增長了十倍不止。
11條總長度1372公里高速公路重建完成;
61條總長度4752公里干線公路建造完成。